定期組織志愿者參加轄區志愿活動。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前幾次我反映的冬季路燈時間調整問題和小區健身設備數量不夠的問題,解決得很快。這次我想說說個別業主不文明養犬的問題……”2022年12月29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書山郡小區的“業主吐槽會”上,業主馮自光快人快語。
馮自光是第一批搬進書山郡小區的業主,這幾年的“業主吐槽會”上,他提了不少好的意見建議。
“綠化是不是該增補一些”“電瓶車充電樁上應該加防雨蓋”“建議小區內增設乒乓球桌”……大家敞開心扉,表達需求和感受,為小區建設建言獻策。
“大伙兒說的我都記在本子上,也放在心里了,我們一定盡快梳理,抓緊落實。”格爾木世華物業總經理、黨支部書記劉靜邊聽邊記錄。
“弄這樣一個‘吐槽會’,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解決業主和物業之間的矛盾,業主可以說說煩心事,對物業和社區管理提提意見、吹吹風,物業、社區也能及時了解業主所需所求,為業主提供更好的服務。”劉靜介紹說,自2020年成立以來,格爾木世華物業黨支部不斷探索社區、業主和物業公司相融合的發展路徑,創建了“書山有我——紅色物業”黨建品牌,既強化了政治引領作用,又提升了物業服務功能。
在格爾木,若要問起“物業服務哪家強”,格爾木世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絕對占據一席之地。而若要問世華物管何以能提供如此強有力的良好服務,“紅色物業”是關鍵。
特色服務幫助業主“帶孩子”。馬振東格組供圖
獨居老人飲食起居無人照顧,世華物管上門服務;居民摔傷、清潔難做,世華物管上門清掃;義剪、義診、義修……隨著各項服務措施的陸續推出,如今,世華公司的“紅色物業”經驗已在格爾木市全面推行,實現了城市基層黨建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共治的“六治”格局,徹底打通了住宅小區治理、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百米”。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完善基層直接民主制度體系和工作體系,增強城鄉社區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實效。
社區治理,只有真正做到讓群眾從“觀眾”變為“主角”,才能積極調動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主動性。
“樓道口應該設立一個緩行坡道,方便老年人使用輪椅。”“還應當增設一些非機動車停放點,再多投放些純凈水自動售賣機。”……
翻看著手上的業主訴求冊,書山郡小區5號樓1單元的“紅色管家”賈小蘭感慨到,“以前是‘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現在我們要‘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米’。”
物業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為讓業主感受到“紅色物業”的真情實意,世華物業黨支部以黨建+貼心管家服務為主線,設立樓棟管家,讓管家在物業與業主之間架起一座有效的溝通橋梁,從而形成環環相扣、塊塊相連的黨員服務圈。
除此之外,世華物業黨支部還組建“360黨員聯盟服務隊”“紅色管家快速維修隊”等特色服務團隊,通過提供及時便捷的物業服務,全方位保障和解決客戶生活需求。團隊強起來,設施全起來,不僅實現了黨建與業務雙提升,還促進了業主和園區治理的深度融合。
紅色物業就是心系業主,急居民所急,想居民所想。
今年73歲的李世英傍晚出門買菜,看到小區院內新設的“心愿墻”上多了幾行字。湊近一看,發現他前幾天寫的“微心愿”有了回復——“立即清掃,定期檢查”。“小區花園陰面有些暗冰,老年人容易滑倒。我就寫在這‘心愿墻’上了,沒想到這么快就有了回應。”李世英說。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基層治理的重要精神,世華物管在所管轄的小區試點設置“心愿墻”公示欄,讓黨員在“微承諾”欄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在“微心愿”欄收集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在“微服務”欄及時回應群眾訴求。
“我們安排專人做好巡查日志,建立問題臺賬并及時歸納整理,為社區網格員做好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信訪信息預警、公共服務代辦等工作提供線索。同時,及時跟進、回復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辦理情況,確保事事有人問、件件有回音。”劉靜說,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吹“心愿墻”收到良好效果,世華物業黨支部決定將這一舉措長期推廣。
除此之外,為了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精神,世華物業黨支部還探索實踐了“智慧社區+紅色物業”的社區服務新模式,通過線上智慧社區App,為業主打通一條科技創新之路,讓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進行線上繳費、線上報修等。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通過文化搭臺,我們在書山郡小區還看到了一幅同學習、共發展的和諧畫面。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黨的二十大報告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說得簡單易懂,對我啟發很大。”
“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的二十大報告里還提到‘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我覺得我們小區也該設立一些廢物利用的交換平臺。”
……
你一言,我一句,走進書山郡小區紅色物業文化展廳閱讀區,最近大家伙討論得最多的就是黨的二十大報告金句。為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拉近居民之間的距離,2021年,世華物業黨支部開辦了“小區學院”,紅色物業文化展廳閱讀區便是“小區學院”的主陣地。
在創辦之初,世華物業黨支部通過居民點單的形式了解居民實際需求,每個學期根據居民新需要進行調整。2022年下半年,“小區學院”開設了手機攝影、按摩推拿、國畫繪畫、藝術剪紙等興趣班。
“沒想到退休后我居然還愛上了‘上學’,每周同學們為了‘交作業’還會結伴采風,認識的鄰居也越來越多了。”居民周亞平原計劃退休后搬到西寧居住,但世華物業黨支部連接的資源、提供的平臺使她最終決定留在格爾木,“我們社區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
記者手記:紅色力量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
“我們這個小區管得可好了!不光是環境搞得好,物管公司還十分關心大家的生活。”小區物業與業主委員會歷來矛盾重重,但世華物業黨支部卻得到絕大多數業主的認可,這離不開支部黨員盡職盡責的工作。實踐證明,把黨建做實了就是戰斗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做強了就是創造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
小區作為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物業服務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訪格爾木市多個小區,記者發現,世華物業黨支部的成功絕非偶然,物業服務企業通過配合“紅色物業”建設,不僅暢通了社情民意的表達渠道,增進了社區、物業和業委會的溝通與了解,還增強了業委會和物業服務居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服務居民由“最后一公里”向“最后一米”轉變,實現居民由“旁觀者”向“參與者”轉變,形成了互惠互利、互幫互助的良好風氣。
正如世華物業黨支部書記劉靜所說,“書山有我——紅色物業”黨建品牌的創建,其核心力量源自黨建引領,社區黨總支與黨員畫下同心圓,才能輻射全社區,只有社區姓“紅”,才能更好地帶動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于是,我們看到物管公司和業委會溝通更順了,社區和居民心更近了,居民之間從“陌鄰”變成了“睦鄰”。在黨員的帶領下,社區居民、物管工作人員積極投身志愿服務活動:對轄區孤寡老人問需解難,送飯送藥;排查流動人口身份信息,當好防疫“排查員”;與醫師聯動開展“網上義診”,當好解難“服務員”……
一個個“黨建共建圈”“群眾自治圈”“社會共治圈”不斷強化,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自治共同體逐步構建。
采訪中,小區業主馮自光說,劉靜這些物業服務工作者有熱情、有責任心,讓群眾很暖心;劉靜說,業主臉上的笑容就是從事這份職業的最高價值和最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