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瑪沁縣阿尼瑪卿雪山經過省國土資源廳專家組的實地勘察通過了國家地質公園標準驗收。專家組深入景區,利用兩天時間,詳細了解了博物館、藏文化中心、標識系統、科普活動、公園管理等方面的情況,以采取聽取匯報、查閱資料、質詢答疑等方式對阿尼瑪卿山國家地質公園進行了驗收,并就下一步景區建設工作提出了規范性要求。
近年來,瑪沁縣大力提倡發展旅游經濟,但瑪沁旅游基礎較薄弱,開發層次低,一直成為瑪沁縣旅游產業滯后的瓶頸。而在瑪沁縣境內的阿尼瑪卿景區的阿尼瑪卿第四紀冰川和現代冰川地貌景觀、古特提斯洋縫合帶構造地貌以及高寒喀斯特景觀帶的被發掘,加之其獨特的高原地質、地貌、生物以及人文景觀,輔以藏傳佛教文化特色,地貌景觀與神話傳說、奇特地質景觀與獨特神秘人文魅力相結合的自然資源成為瑪沁縣今后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突破點。
在阿尼瑪卿山國家地質公園重點項目建設期間,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樹信心、抓項目、促旅游、保生態”的工作思路,在省國土資源廳的精心指導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縣旅游局、國土局、所在鄉(鎮)的共同努力,利用兩年多時間遵照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標準,堅持注重調研,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健全制度,攻堅克難,截止目前,基本完成了所有建設任務,達到標準,通過驗收,同時也獲得驗收專家組高度認可。專家組反饋阿尼瑪卿山地質公園地處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核心地段,地質遺跡非常豐富,與深厚的民族文化積淀和人文景觀結合的非常好。地質公園嚴格按照國家建設標準,嚴把工程質量關,認真組織,積極籌備,基本完成了所有建設任務,達到了驗收標準。
青,斍甙⒛岈斍渖絿业刭|公園地處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境內。距省城西寧市440.9KM,公園總面積1030.30km2,西起下大武鄉清水河畔,西經雪山鄉白塔村至雪山鄉政府,南至雪山鄉三岔口,東西長約30公里,南北縱深約20公里;范圍覆蓋了瑪沁縣下大武鄉的雪山鄉的大部分地區。
2012年初,縣委、縣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組織成立了國家地質公園領導小組,本著將地質公園建設成為冰川、冰川地貌以及特提斯洋縫合帶的科研、科普教育基地和地球科學天然博物館,以最終打造為國內知名的地質公園游覽,有效地帶動當地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為目標開展了各項前期申報準備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助地質公園申報的各項工作,統籌申報工作的進度、質量、協調落實相關工作,并委托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調查隊進行協助完成。根據實際情況,在經過反復斟酌、修改后完成了申報方案。于2012年11月,結合公園地質遺跡保護目標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啟動了青,斍甙⒛岈斍渖絿业刭|公園規劃(2014-2020年)。2013年11月向省國土資源廳提交了《阿尼瑪卿山國家地質公園申報方案》,并于2014年1月通過青海省國土資源廳評審,同年5月國土資源部環境資源廳正式下文,批準了申報方案。并于同年9月啟動招投標工作并完成全部招投標任務,期間確定了監理單位和設計施工總承包單位。于次月正式啟動陳列布展方案的深化設計工作,在次年4月完成方案深化設計并正式進場施工。
項目主要對阿尼瑪卿景區內旅游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包括阿尼瑪卿雪山環山路建設各占地100平米停車觀景臺10處,1013.7平米景區接待中心,含停車場、售票房、游客休息室、星級旅游廁所及游客住宿客房等?偨ㄖ娣e為1528.5平方米的游客接待同博物館合建中心,其中游客接待中心功能用房面積1013.7平方米,地質博物館用房面積514.8平方米。
下一步,我縣將繼續著手完善阿尼瑪卿山國家地質公園具體景點解說系統,強化科普研究,加強地質解說人員的培訓;并協同各部門共同參與地質公園建設,處理好邊界問題,通過地質公園提升景區的內涵和品質,營造良好的旅游事業環境,真正把阿尼瑪卿山國家地質公園打造成瑪沁縣的名片,為今后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奠定堅實的基礎。(縣委宣傳部 楊嬌娜)